我与树莓在纽村打工旅行第57周(12.05~12.11)
北岛最著名的一天徒步径,应该就是这个汤加里罗越山步道 (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)。这个就相当于北岛的最终首领 Boss,我们过关斩将终于来到这里了。 12月的新西兰,其实还是挺冷的,所以要走这条步道,还是需要看当天的温度和风速的。如果山顶的温度低于0度,并且风速大于某个值的话,就不可以去爬了。 我和树莓来到北岛最后一关的地方了,当然要前去征服它,我们还真的碰到天气差的情况。而且还预计3天内不能爬。对于我来说,我经常是不相信天气预报的,所以我经常和树莓说,我们应该明天天气好就可以去爬了,不用怕。 事实呢,天气预报还是停准的,说下雨就下雨,说低于0度就真的低于0度,风速达到40,所有不能爬的指标都达到了,我们也只好呆在住宿的地方了。(还好,我们在出发我们的北岛前,在奥克兰买了很多中国紫菜和面,终于有用上的地方了)
晚上的时候,我和树莓讨论了一下,我们的旅途貌似快结束了,我们都没试过睡在车(之前一直都是搭的帐篷睡的),要不这次尝试下。于是我们把我们的行李都搬到车尾箱,然后把椅子躺到最低,虽然还不是平躺的,不过好歹脚什么都可以伸直,然后再背脊的地方把衣服放上,然后套进去我们的睡袋,睡车任务就完成了。 突然觉得我们很强大(虽然给了帐篷的钱,但还是睡车了,掩面),以前我们的朋友常常跟我们说睡车其实也方便的,第一次尝试了,感觉还可以接受,久久来一次,还是可以的,而且可以看星空。(虽然今晚雨天,哭)
天气预报说3天,就真的3天,住了2晚,终于在第三天的时候,出晴天了。立即6点起床,然后搭7点的班车,出发去汤加里罗。
科普时间又来了,汤加里罗越山步道 (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) 是一个一天的徒步径,全长19.4千米,正常步速是6~8小时可以完成的。最高点就是红火山口 (Red Crater),基本上到顶了,后半段就是下坡路了。 记得如果想去洗手间,记得在起点那个地方上,第一个点 (Soda Springs) 也有洗手间,但是那排队的长龙好恐怖,宁愿在起点上完洗手间再出发。
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0km的入口在呼唤着我们。 第一段路是一个临溪的平路,没有什么难度。小溪里面的石头基本生满了青苔了。
然后开始到上波段去第一个火山口 (South Crater),其实这段路也好走,没有太大问题的。不过附近被雾气附近了,苦哭等了3天来爬山,居然被雾覆盖了,什么景也看不到。
然后向山顶进发,这时候上山的路,就不是那么好走了,开始要爬一点,不过也不是特别长。雾气开始有缓慢的移动,我在想,莫非风大了,可以把这雾气吹走?!
继续爬,看到天是蓝的时候,好开心的哇。真的,因为还好天气待我们不薄,最起码可以看景了。
红口(红色火山口),还是挺震撼的,因为很大的缺口,不过相机是怎样也拍不了那个效果。 于是,就派出这个小火龙,你现在知道这里多么震撼了么。哈哈哈。
我帮树莓拍照系列,又来了。(树莓又吐槽我说拍的是什么鬼来的) 树莓镜头下的我。(完全凌乱了的头发)
没错,刚刚那个红口,就是最高的山顶了,准备下山了。看我魔鬼的脚步擦擦擦的就下山了。回头一望,树莓还在上面,很谨慎的慢慢蠕动。(我们最后是7小时走完的,其实我觉得,如果下山这里不等树莓的话,我应该可以6小时完成这条徒步径的,不过树莓会打死我) 如果山顶是最美景色,那么这徒步径其实也不会那么著名,这里著名是因为一天之类可以经历很多景色。例如这个,祖母绿湖(我直接翻译的,Emerald Lakes,哈哈)
这个时候,要发一波游客照了。(傻笑的我们,路人应该提醒我们别笑那么傻)其实我们在出发的时候,都是穿一件衣服的,但是向山顶爬的时候,因为风开始大,而且气温下降,我们就只好穿衣服了。(所以记得带多一件衣服)
这图的特点不是那祖母绿颜色的湖水,而是这个源头的流水,居然是彩色的啊。近火山,是不是都是硫磺染的色。 其实我觉得下山路比上山路要辛苦,因为膝盖感觉不舒服。爬山的时候觉得自己是个超人,下山的时候,感觉自己膝盖就像老人。 最后我和树莓用时7小时把19.4km的北岛最终首领征服掉了。北岛已经没遗憾了。
因为下山早,我们继续开车去下个点,然后晚上去超市买了三文鱼头和青口,好好的享受一个晚上。(卖相不好,但是好吃)
我和树莓第四次穿梭于南北岛了。(第一次和第二次,是买机票飞去惠灵顿看橄榄球赛,第三次是南岛去北岛搭的渡轮)这次也是搭的渡轮,二人一车,貌似是200+的纽币。 其实我也想记录下搭渡轮的经历,不过这次渡轮,连我也晕船了,所以我不写了。正常情况下,我搭飞艇也不会晕船的,这次糗大了。
当渡轮抵达南岛皮克顿码头 (Picton) 时,我是多么多么兴奋啊!因为我是真的真的超级喜欢南岛,纵然北岛也有很多优点,但我心底里就是爱的是南岛。 这次打算走西岸下去,所以也去了薄饼岩 (Pancake Rocks) 这个景点,这个也是好评率挺高的点,所以我们也要随众去观摩一下。 薄饼岩之所以行成,是因为多少多少年前,海床的沉淀然后组成的,经历了多少年后开始上升,最后经历了腐蚀,然后就这样了。(其实我看完了解释,还是不明白,因为其他地方没有,就这里有薄饼岩)
运气好的话呢,其实每天涨潮的时候,有一定几率是看到海浪撞击薄饼岩,会形成那么一瞬间的彩虹。(我和树莓亲身看见过那么2束,不过太小和太快消逝了)
我和树莓之所以会走西岸,是因为我们要把我们的存款挥霍在这里——冰川。新西兰的冰川有两座,一个是福克斯冰川 (Fox glacier),一个是弗朗兹约瑟夫冰川 (Franz josef)。 虽然网上对2座冰川的评比各有好处,但就我自己选择的话,我是参考了外国网站上的评价,得出的,弗朗兹约瑟夫冰川的冰川蓝点要多点,并且弗朗兹约瑟夫冰川要大一点。所以我就选择了它了。 选择完冰川后,还有活动可以选择,有纯粹的步行,冰川探索,直升机徒步,冰川攀爬。综合考虑,觉得直升机是比较符合我们的。(当然土豪的话,可以随意)
首先在现场换好专有衣服(当然我也担心让不让带相机和 Gopro,得知是完全可以的),但是不允许有自己的书包背囊。 搭着一小巴,好块就到达了机场。正确来讲,应该是直升机升降点。直升机启动的时候,真的会把人吹走的,那个风力很犀利。
在直升机里全程都要带耳罩的,然后飞机师会通过耳机介绍冰川。飞机的座位在出发前就安排好了,优先女生坐前排,我们这些男生就只能后排了。远距离看冰川,其实不是一尘不染,相反是看起来像被灰尘覆盖了。 这个飞机师开直升机的技术也是挺溜的,整部飞机直接90侧身飞过,突然整个人转身被吓了。
然后还有近冰川飞行,那感觉很爽啊。不过飞了不是太久,大概就5分钟吧。
然后到达了一个集合点,我们必须添加新的装备了,例如这个鞋爪,可以确保你在冰川走动不会摔倒。
在有就是这个手杖了,对于爬冰川什么的还是有用的。(虽然每个教练都没有用这个)
出发了。(我挺奸诈地叫树莓走慢一点,然后走在队尾,我就可以帮树莓拍照,不用怕被人赶了) 是时候来一波游客照了,树莓拍的我,冰川的蓝点挺多的,可以遮盖一下那些灰尘。
树莓怕我拍得丑,于是只有背影了。这是我们当时的标配装备。其实不太冷,教练都是短裤的。也没有太猛阳光,带来的太阳眼镜可以不用。
木乃伊冰块。
当初我的想法是,越往上走,雪应该越白越蓝,但是因为这个冰川每天都有人走,所以还是差不多。
教练会问我们口渴没,要喝水不?然后指了下冰川水。一开始,我以为教练再搞笑,然后他认真的样子,让我和树莓都拿矿泉水瓶装起冰川水开始喝了,喝起来没有特别,就是有点凉,但这个应该是因为温度关系。
中间环节,还爬过几个冰洞,还上过一次冰梯。那些图片看起来挺有趣的,但是实际爬过后,觉得也就这样。反而我对于为什么这个扣可以固定在冰里更感兴趣。于是教练就施展起来,让我尝试了,这个扣其实前面是一个等宽的圆筒锥子,然后通过不停顺时针转筒,就可以转进冰里,转到最里面的时候,拉力几个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,所以是很稳固的。
问教练借了把锄头,然后找了个小冰冻拍了张照片。我和树莓的挖矿日子。
活动时间其实过得很快,拍拍几下,就已经完结了。要搭回直升飞机走了。乌云也赶来了,刚刚好没有早一步来到。
回忆杀: 2010年,那时我们大三,拼命做兼职赚钱,然后买了硬座,广州去哈尔滨。时间多少,我不记得了,屁股差点坐烂了。年轻就是好,为一个景点奋不顾身。(这是叫蘑菇雪么,哈) 树莓在地上拣了一块冰,拍了这张。
中国雪乡,一个一尘不染的白色世界。